共探討
與差熱分析的發展前景
凡是在加熱(或冷卻)過程中,因物理-化學變化而產生吸熱或者放熱效應的物質,均可以用差熱分析法加以鑒定。早的差熱分析儀器是為了研究粘土礦物而製作的。該裝置使用時一邊加熱一邊用光學自動記錄儀記錄物質的溫度,*靠手工操作,因此誤差很大。1899年英國人次采用示差法進行了儀器改造,采用標準物質與被測物質進行比較的方法,記錄兩者溫度差,得到的電解鐵的DTA曲線,被認為是條現代意義上的DTA曲線。
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,加壓熱天平無論在結構上還是在性能上都有了很大改進,大限度上脫離了手工操作、記錄等繁瑣手續,實現了溫度控製和記錄的自動化,降低了外界幹擾,提高了測試精度。目前的儀器測試範圍可用-190℃到2000℃以上,可控製測試氣氛和壓力,並可和其他儀器組合使用。
目前,國內外已有多家生產該類型儀器的企業,差熱分析法與現代各種研究方法綜合使用,相互補充,已成為材料研究中為常用的方法之一。
差熱分析從被發明以後,迅速應用於各個研究領域,成為分析金屬、陶瓷及高分子物質的有效工具,並且被不斷發展。定量差熱分析方法可以的確定礦物在混合物中的含量。微量DTA法是差熱測試的靈敏度和分辨率得到很大提高,因而得到了迅速發展。差示掃描量熱法(DSC)的提出,其特點是使用溫度範圍比較寬,分辨能力和靈敏度高,根據測量方法的不同,可分為功率補償型DSC和熱流型DSC,主要用於定量測量各種熱力學參數和動力學參數。
因此,加壓熱天平與差熱分析法由於具有諸多優勢,已成為材料研究中*的測試方法,隨著科研需求的擴大和儀器製造技術的進步,差熱分析法一定會有更大的發展。